时间:2022-10-07 14:25:17 | 浏览:1478
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诺成制药大输液吹瓶机生产线上一幕。
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一隅。
位于平鲁区北坪循环工业园区的劣质煤综合利用项目一瞥。
怀仁市金沙滩羔羊肉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瞬。
全省首个整装最大的风电项目——平鲁大山台风电场项目一景。
朔城区神头镇桑干河段景色一览。
初秋时节,行走在秀美的朔州大地,秋高气爽,蓝天白云,空气清新,处处能感受到塞上绿都的绿色生态之美。
党的十八大以来,朔州坚决扛起转型发展的历史重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市GDP从2012年的947.6亿元增至2021年的1420.6亿元,经济实力得到较快提升。今天的朔州,正按照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部署要求,全力打造“四大高地”,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塞上绿都,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争先崛起,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朔州篇章。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
打造“两山”理论实践高地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的十八大以来,朔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打造“两山”理论实践高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
以全域绿化为目标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国土绿化力度进一步加大,环市区“百公里生态长廊、百万亩绿色屏障”基本形成,森林覆盖率达到24.48%;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积极推进;
扎实推进地质灾害治理,全面开展采煤沉陷区、山体裸露区、露天开采区“三区”生态修复;
推进能耗“双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建立工作机制,实现常态化监管;
持续加强生态补水,桑干河水质得到本质提升,沿河生态持续改善;
实施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推动21条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加强国、省考断面水质跟踪监测,实现持续稳定达标……
“通过环境整治,路也干净了。房屋还给安排了抗震改造,厕所都进行了提质改造。街道安了路灯,建起小游园。”朔城区沙塄河乡大涂皋村村民宿小芳对村里的变化赞不绝口。
朔州市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行动,聚焦交通沿线、村庄街巷、农户庭院、田间地头等重点区域,因村施策,精细实施,清理垃圾170多万吨,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山阴古城村、应县石庄村还成功创建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在努力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的同时,朔州城市更新行动也在积极推进。“治旧、建新、补短、保安、提质、增效”等六大行动,切实改善了城市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2021年,朔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01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排名居全省第二,各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
一座座农家小院掩映在绿树红花中,一项项精品造林工程让荒山旷野绿意盎然,一座座城市公园给市民带来舒适的小憩空间……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今的朔州,变得越来越美,愈发秀丽大气。
以“双碳”目标为牵引
打造能源革命创新高地
8月23日,记者在山阴宝山玉井煤业智能化调度中心看到,去年投入运行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在严密监控着输煤线路,一旦发生皮带松动或者脱轨现象,它就会及时准确预警。
煤炭是朔州的支柱产业,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已成为煤炭企业转型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朔州市紧扣“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发展方向,大力推动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持续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不断提高煤炭先进产能占比。
到目前,朔州市的主要煤炭生产企业,物联网、5G等先进技术已经运用到矿井生产各个环节。不仅如此,朔州还以建设智能化工作面为重点,着力提高矿井智能化开采水平,大力推动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提高煤炭先进产能占比。截至目前,全市煤炭先进产能占比已达92%,建设完成14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预计到2025年底,朔州市将建成100个智能综采工作面。
在山西诺浩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的新能源车生产车间,一辆辆技术升级的新能源矿用车陆续下线,相比传统的燃油车,它的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在推动煤炭、火电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朔州紧扣“双碳”战略目标,加快光伏、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以建设能源互联网试点市为抓手,逐步构建起基于共享储能的风光储源端一体化能源互联网。同时,围绕碳基新材料、钙基新材料、固废新材料,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并以创建“全国重卡换电试点市”为契机,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不断推动能源供给由单一向多元、由黑色向绿色转变。目前,朔州市新能源发电装机920万千瓦,位居我省第二、全国第五。
经过十年发展,朔州产业结构正朝着更加优化的目标迈进。高端陶瓷、新能源、碳基新材料、生物医药、草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等非煤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高出煤炭行业4.7个百分点。
以“特色”“优质”为重点
打造农牧融合发展高地
朔州地处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交融区域,是雁门关农牧交错带核心区,发展农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
党的十八大以来,朔州坚持“特”“优”方向,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农机农经农技为重点,立足建设雁门关农牧交错带核心区和“北肉”交易平台,全面打造农牧融合发展高地——
全市去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24.4万亩,粮食总产量25.17亿斤以上,超额完成省定任务;
全市粮经饲比例稳定在42∶23∶35,奶牛存栏量、鲜奶产量、肉羊出栏量、饲草种植面积、人均畜产品占有量、人均草牧业收入六项指标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全市省级龙头企业由31家增加到43家。骏宝宸牧草产业化联合体等8家联合体获批成为省级示范联合体;
怀仁市、右玉县入选全省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
田畴织锦绣,沃野涌新潮。农牧融合发展,不仅促进了农业向着高质高效迈进,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也在进一步提速。
“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金沙滩羔羊肉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建军介绍说,“目前,公司上游关联产业涵盖5000亩紫花苜蓿种植基地1个、年出栏羔羊18万只合作社3个。下游关联产业拥有年产6万吨羊粪有机肥公司一家,不仅实现了羊产业链循环发展,还带动了周边农村脱贫致富。”
经过多年发展,朔州在优质肉羊、优质玉米、优质奶源、优质牧草、优质杂粮、优质蔬果等“六大基地”上取得明显成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得到有效衔接,以特色农业、文旅、光伏等产业发展带动稳定脱贫致富已成规模。全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始终保持在8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2.25。
东方风来满眼春,潮起正是扬帆时。朔州市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实作风,干出新业绩、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版图片:史振宇 薛礼伟 马占俊 谢宏
图文统筹:任永亮
本版文字:任永亮 袁兆辉 刘淑花
本版责编:康少琼
版式:刘铁军
制图:路彦青
(责编:李琳、刘洋)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苏华摄其中,重点建设五象站、南宁北站、南宁站站城一体化改造等综合枢纽,建成贵南高铁和南玉、南崇城际铁路,推动规划建设南衡、南合湛等高铁。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苏华摄顺应城市人口增长趋势,建设特大城市。
在第12届东博会上,香港举办了中国“魅力之城”香港记者招待会、香港经贸交流会等一系列面向东盟、中国内地的经贸交流活动,与东盟10国的“魅力之城”一起,综合展示贸易、投资、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和商机,美美与共、合作共赢。
农生文还详细了解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情况,强调要积极做好我市轨道交通相关规划和项目策划等工作,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更多支持,不断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覆盖面和服务品质,更好满足市民高质量出行需求。农生文强调,要高效推进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科学调度、优化工期,推动规划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投入运营。
其中助企纾困重点支持3类:由成都市会展企业举办的线上、线上线下一体市场化展会项目,经认定后,按照实际投入的40%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补贴;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广东会展组展企业协会会长、广东省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刘松萍教授做了题为《标准化是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的主题分享。
8月16日,川观新闻记者从成都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成都刚刚出炉的《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全面描绘了蓝图——未来三年,成都市耕地面积75%以上区域将建成“十化同步”的“天府粮仓”核心区。
根据《实施方案》,成都力争通过3年努力,提升建设1个十万亩粮油产业带、10个以上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100个万亩粮经复合产业片(园)区,打造形成农田标准化、土地股份化、生产规模化、品种优质化、全程机械化、主体职业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品牌化、管理数字化、效益多元化“十化同步”的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核心区。
23条举措促进滨海城市建设在临港新片区揭牌运行三周年之际,上海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有三方面合计23条举措,从产业支撑、城市建设和制度保障三方面,为临港描绘了下一步发展的“蓝图”。
新华社上海8月20日电(记者杨有宗)记者20日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成立满3年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在加快建设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城。推动临港新片区在新起点迈出新步伐,上海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磅公布,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如果说兴办经济特区,带来了深圳40余年来城市发展的奇迹,
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深圳迎来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印发3年来,深圳坚决落实主体责任,奋勇扛起新时代历史使命,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