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7 14:58:01 | 浏览:566
用求实诠释朔城担当,用包容创新朔城发展,用敢为提升朔城实力,用争先拼出朔城速度。过去的五年,朔城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弘扬“朔城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用智慧和汗水描绘出一幅新时代波澜壮阔,高质量改革发展的动人画卷。
回眸“十三五”,朔城区全力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产业转型实现新突破、城市品质实现新提升、“三农”工作呈现新局面、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事业实现新进步。全区经济健康发展、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干部奋勇争先,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焦产业转型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砥砺五载,硕果满枝。朔城区坚持能源革命与发展新兴产业并重,把项目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千方百计谋划、推进、盘活项目,新旧动能转换提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了以煤电为基础,文旅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多点发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赋能高质量发展。
能源革命深入推进。朔城区力促传统产业向着“减、优、绿”方向发展,麻家梁煤矿智能化矿井建设实现5G信号井下全覆盖,晋能牛家岭风电二期、南山环境能源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大力发展,山水水泥入选国家工信部绿色制造名单,示范引领传统工业绿色发展。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朔城区着力构建“一核两翼三圈”现代服务业体系,万达广场建成开业,阿里巴巴基础数据标注项目投入运营,北京电子城·星悦港和4座惠民园便民市场主体全部完工,东方国信软件人才合作、中图实业多彩文旅城等项目签约落地,《寻梦桑源》实景剧精彩上演,老城三大城门修复、洪涛山生态康养文创园项目稳步推进。以一个个项目为支撑,现代服务业逐步构建起优质高效、活力无限、竞争力强的新体系。
现代农业增产增效。朔城区以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实施“1337”示范工程,全国产粮大区地位不断巩固,“菜篮子”工程扎实推进,七大特色种植示范基地初见成效,新大象1万头能繁猪养殖园、新希望70万头生态循环生猪养殖项目建成投产,雅丽达玫瑰、“雁北红”枸杞菜等农业品牌叫响全国。“十三五”末,全区农林牧渔生产总值达19.11亿元、年均增长6.5%,农产品加工业销售额达34亿元,年均增长7%。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朔城区坚持项目为王,强化招引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仅2020年,全区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65个,在上海、北京、杭州、山东等地的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签约项目14个。
聚焦城乡建设 焕发内外兼修“新活力”
砥砺五载,华美蝶变。城市有机更新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精彩乐章在这里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舒适感、幸福感”与日俱增。
改造老旧平房小区12个、老旧楼房小区65个;铺设给排水、供热供气管网130公里;供热、供气和供水普及率分别达到96%、85.3%和99%;建成滨河公园、源头源公园、汽摩公园;建成4个便民市场、4个口袋公园……一项项举措精准发力,改造了硬件、补齐了软件,让环境更美、生活更好、幸福更多。
乡村振兴,“美丽”先行。朔城区聚力“三线引领、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实施“三清三化三治理”,打造示范村20个,整治重点行政村128个,同步实施“厕所革命”,发展“庭院经济”,开展文明创建,不断夯基础、提品质、助振兴。
路通产业兴。五年间,朔城区全力服务高铁、机场项目建设,织密城乡路网,筑发展坦途。完成育新西街、北关路、老城环城马道、紫金东街、鄯阳街等16条(座)路桥建设改造,总里程32.8公里;雁阳路建成通车、黑驼山防火通道建设提速,畅通“四好农村路”781公里……一条条“幸福路”通达城乡,服务城乡发展、方便群众出行。
聚焦生态建设 厚植绿色发展“新优势”
砥砺五载,行稳致远。朔城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持生态立区,推动绿色发展,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
朔城区着力打造环市区“百公里生态长廊、百万亩绿色屏障”,持续推进环市区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三北防护林改造五期、洪涛山生态恢复二期等六大工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绿地12平方米,生态底色更加靓丽。
朔城区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治山、治水、治气、治土“四治”齐抓,共治共管,建成区清洁取暖覆盖率达100%,农村地区覆盖率达60%;“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成效显著;桑干河清河行动让浚河、控污、固堤、增绿成效更明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聚焦民生福祉 描绘幸福生活“新画卷”
砥砺五载,民生为重。朔城区以民为本,真抓实干,民生投入占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0%以上,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扎实有效,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朔城区聚焦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补短板、强弱项,实施全面保障、绿色帮扶、精神提振“三大行动”,推进产业扶贫、生态扶贫、金融扶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等项目,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82户3977人实现稳定脱贫,脱贫成果持续巩固。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朔城区投入8.3亿元,高标准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63所,办学条件更优,教育发展更均衡;紧抓师德师风建设,锻造新时代育人队伍;教育工作跃入全省第一方阵,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
医卫事业全面推进。朔城区实施“健康朔城”战略,启动区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工程,完成区中医药集团住院门诊楼和区妇幼保健中心改造,顺利接收平朔医院,组建朔州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和朔城区医疗集团,建成省级康养示范中心4个,实行“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模式,医卫水平不断提升。
社会保障稳步提升。朔城区城乡居民参保300924人,参保率98%,城镇职工参保24500人,参保率100%。在此基础上,朔城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686户和107个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巩固提升53个村、解决25个贫困村的安全饮水,建成7所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落实,铺展开一幅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
朔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追求“量”的提升,也彰显质的飞跃。五年间,朔城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4.7:6.9:88.4,连年巩固全国产粮大区称号,连续五次荣获“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区”称号,荣获“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百家示范县市”称号、“中国最佳康养旅居度假名区”荣誉称号……“稳”的格局在巩固,“进”的动力在增强,“好”的势头在凸显,全区经济高质量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回眸,是为了更好的前行。站在“十四五”起点上,朔城区谋新局、开新篇、启新程,聚焦“建设市域核心区、打造品质新朔城,在转型出雏型蹚新路上走在前列”奋斗目标,弘扬“求实、包容、敢为、争先”的朔城精神,以更坚定的信念、更昂扬的斗志、更饱满的热情、更扎实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朔城篇章。
--------------------------------------
文/图 丁海云 马鑫
编辑:贾晓霞
来源:朔城区新闻中心
大河网讯 9月25日,“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鹤壁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重点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鹤壁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并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上,鹤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郝志军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鹤壁
漯河市,河南省地级市。漯河这几年城市变化非常大,民众的素质明显提高,城市环境不断提升,街道干净整洁,绿树成荫,是宜居之城,文明之城!2020年,漯河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73.9亿元,增速1.5%。漯河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刘广超 通讯员 明奇 帅鹏 晓媛“我们坚持把‘万人助万企’活动作为检验能力作风建设的重要标准,持续转作风、优服务,领导干部亲自带头、深入一线,为企业发展理思路、解难题、谋发展,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9月21日,舞阳县辛
解放区:“四区四中心”打造发展新高地 春光明媚,解放区健康产业园区内河流蜿蜒而过、繁花风景旖旎,一个全域旅游康养中心正呼之欲出。夜色朦胧,民主路由北向南商场华丽云集、车流幻影成海,一个现代服务业中心正日渐成型。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强制医疗申请案件中的被申请人是否“有继续危害社会的可能”,是综合分析判断的结果,是对被申请人未来行为进行的预测和推断,需要综合考虑案情、病情、社情。承办检察官结合听证目的,选准听证员和人民监督员,借助外脑,发挥听证员以及人民监督员专业、独立
12月19日—12月21日,淄博市举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现场观摩点评会。2020年淄博市重大项目共计320个,总投资421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40亿元。12月20日上午,观摩第六站来到博山。今年以来,博山区抓牢“双招双引”这一强力引擎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2月6日亳州谯城区政府发布通告,所有小区、村、单位一律实施24小时严格进出管控。当前,全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最大力度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最大程度保证人民群众身体
近日,新能源电池行业巨头宁德时代与山东省政府签约的消息刷爆新闻。宁德时代成立于2011年, 2018年在深圳上市。仅用不到十年的时间,从0做到了1.2万多亿的市值。拥用四大研发中心和九大生产基地的它,截止到现在,与其合作的车企像宝马、戴姆勒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滨江区和余杭区的家长们就收到了一条好消息:两区开始推行放学后托管免费服务,第一周调查统计名单,最迟在第二周全面实施!去年11月20日起,滨江区就在区内4所小学试点放学后托管免费服务。闻涛小学、丹枫实验小学、滨和小学及东冠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