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鲁区地处晋西北内外长城之间,位于山西省北部边陲,与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和林格尔接壤;西南与忻州市偏关、神池两县毗连;南临朔城区;东靠山阴;东北连右玉。全区南北长69.5km,东西长67.9km,呈三角形状,全区国土总面积2314平方公里,...
平鲁区地处晋西北内外长城之间,位于山西省北部边陲,与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和林格尔接壤;西南与忻州市偏关、神池两县毗连;南临朔城区;东靠山阴;东北连右玉。全区南北长69.5km,东西长67.9km,呈三角形状,全区国土总面积2314平方公里,总人口18.5万,辖11个乡2个镇、352个行政村。
原名平鲁县,朔州市为山西省地级市,改县为朔州所辖区。有“朔北雄城,塞外天险”之称。2001年,井坪镇部分村划归白堂乡,平鲁城镇、周花板乡合并为凤凰城镇,只泥泉乡并入下水头乡,刘家窑乡(绝大部分)并入阻虎乡、双碾乡,蒋家坪乡并入高石庄乡,骆驼山乡并入西水界乡,花圪坨乡并入下面高乡,东平太乡并入向阳堡乡。区划调整后,全区辖2个镇、11个乡:井坪镇、凤凰城镇、白堂乡、陶村乡、下水头乡、双碾乡、阻虎乡、高石庄乡、西水界乡、下面高乡、下木角乡、向阳堡乡、榆岭乡。区政府驻井坪镇。
平鲁区地处山西最北部的洪涛山西延和管涔山北延斜轴部,东西两侧为高山,中部只有大沙沟两岸是冲击而成的断陷小块盆地。主要地貌类型为基岩石山区、黄土丘陵区、山间盆地,分别占总面积的45%、51%、4%。规划区为黄土丘陵地貌,地势北高南低,一般标高为1200~1350m,全区森林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严重。境内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凉爽,夏季炎热,秋季晚凉,冬季严寒,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年平均气温5.5℃。风向以西北风为主,无霜期短,地域差异明显,受季节风的影响,在一年之内各月降水极不均匀,一般六至八月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5.2%。
朔城区位于山西北部雁门关外,境域北起黑驼山与平鲁区交界,南至紫金山与宁武、代县、原平县相邻,东到东榆林与山阴县接壤,西至兰家窑与神池县毗邻。东西长67公里,南北宽36公里,距首都北京502公里。总面积1793平方公里,是朔州市府所在地。
境内交通便利,北同蒲铁路、神朔铁路、朔黄铁路、同太公路、大运公路纵横境内。朔城区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糠麦、高粱、谷子、黍、玉米、绿豆、山药等;主要经济作物有胡麻、葵花、甜菜、小茴香和各种蔬菜。辖4个街道(北城街道、南城街道、神头街道、北旺庄街道)、2个镇(神头镇、利民镇)、9个乡(下团堡乡、小平易乡、滋润乡、福善庄乡、南榆林乡、贾庄乡、沙塄河乡、窑子头乡、张蔡庄乡),共计301个行政村。
朔城区地貌基本轮廓为北、西、南三面环山,中部为盆地,形似簸箕状向东倾斜。山区、丘陵、平原分别占总面积的24%、10.7%、65.3%。境内最高峰为黑驼山主峰,海拔2147.3米。最低是桑干河河谷,海拔1030米。中东部为平川区,面积约占城区总面积的70%,恢河横跨其间,为主要农产区。地貌大致可分为:标高1100米以下为冲积平原,1100—1300米为边山黄土台地及洪积倾斜平原,1300—1500米为低山黄土丘陵区,1500米以上为石灰岩及古老变质岩系组成的石质山地,上伏薄层黄土。分布有石炭二迭纪时期的煤层,煤系地层厚度在120—210米左右。
朔城区交通便利,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道省道相连接、县乡公路相贯通、村通公路成网络的畅通、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大环境已初步形成。城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境内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崇福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峙峪遗址、马邑汉墓群。比较出名的风景名胜有“塞上西湖”之称的神头泉和朔州市紫金山自然保护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