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7 15:47:47 | 浏览:407
今年以来,朔州市平鲁区陶村乡陶东村围绕落实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重点任务,全面推行“123”工作举措,稳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让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抓实一个核心,筑牢基层治理堡垒。陶东村始终坚持把加强支部核心引领作用作为首要工作来抓,不断强化组织建设。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按照“两规定三固定”(规定时间、规定动作,固定学习研讨、党费收缴、民主议事三项内容)方式,从严规范组织生活,并由包村党员干部列席指导,全面提升村党支部组织力。全面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换届后,村“两委”实现主干“一肩挑”,平均年龄42岁,比换届前下降5岁,大专学历占比33%,实现了年龄和学历“一降一升”。建立健全村“两委”成员轮流坐班、日常考核、年终考核等机制,全面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充分激活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干事活力。
搭好两个平台,架通为民服务桥梁。一是搭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平台。陶东村以服务群众需求和满足党员活动为着力点,持续优化提升党群服务中心功能,高标准打造了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的村党群服务中心,配备办公室17间,按照“六有”标准,分门别类设置了各类活动场所,配齐配全了办公设施,各项规章制度版面全部上墙,全力打造党群联系主阵地、说事议事新平台。依托平台,陶东村2022年已开展技能培训2次,培训156人次,收集议题3个,议事全部解决。二是搭建商贸服务中心平台。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势,探索创新商贸一条街管理模式,采取“支部+服务中心”模式,成立商贸一条街服务中心,配备了工作人员,配套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推动街区环境共治、秩序共护、服务共享、文明共建。商贸一条街现有各类门店78家,是全村对外窗口,也是落实基层治理任务的重点区域。两个平台在疫情防控、护林防火、防返贫监测、风险隐患排查等工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今年以来,陶东村依托两个平台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16件。
抓实三项工作,激发共建共治活力。一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陶东村坚持“党支部+”模式,争取乡党委、乡政府大力支持,通过土地流转,新建了马关采摘园和智能阳光大棚,积极培育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积极争取集体荒山荒沟补偿,及时与驻地企业对接,“基层党组织为驻地企业护航,驻地企业为村集体增收”的双赢局面初步形成。二是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陶东村重点对商贸一条街进行集中改造,统一粉刷、统一更换牌匾、统一规范杂物储存、统一规划停车,高标准打造了占地1000平方米的党建广场,让村民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三是积极培育文明村风。陶东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调整充实了由党员、村干部、理事会成员、乡贤、群众组成的村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疫情防控、环境整治、法律宣传等系列活动20余次。大力引导支持村文艺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净化群众心灵,陶冶群众情操。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创评工作,初评星级文明户15户,全村创“星”争“星”的浓厚氛围逐渐形成。
来源:“学习强国”朔州学习平台
9月30日,平鲁区第三季度道路交通安全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在平鲁交警大队召开,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区公安分局局长许震同志、区道路交通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会上,交警队大队长马清英首先汇报了前三季度全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况,
4月21日上午,朔州市平鲁区农业农村局召开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题会暨业务培训会。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建办主任、区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孟彦业出席会议并讲话。区司法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交通
暴雨如注,总有一种色彩给人带来温暖希望;汛情严峻,总有一种“硬核”力量筑牢安全屏障。2022年8月,短时强降雨剧增,一场与汛情搏击的恶战、苦战在朔州市平鲁大地全面打响。平鲁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到普通党员干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
为进一步壮大我区基层人才队伍,切实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根据《2022年平鲁区招聘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的实施方案》(平组发〔2022〕3号)要求,经研究决定,面向社会招聘本科及以上学历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
朔州平鲁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公共文化数字平台定期发布中部六省公共图书馆联盟“共读一本书”、“红色书籍”推荐、“满城书香、经典朗诵”、“阅读传承经典、美育滋润心灵”等线上全民阅读活动,累计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