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山阴地名的文化语言学分析

时间:2022-10-07 15:34:19 | 浏览:1234

江西地名研究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关注摘要:山阴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当地人习惯把县境分为山区和川区,川区又以桑干河为界,分河北片和河南片。本文从这种分区出发,根据地名学研究和语言学研究的密切关系,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首先分析了地名反映

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关注

摘要:山阴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当地人习惯把县境分为山区和川区,川区又以桑干河为界,分河北片和河南片。本文从这种分区出发,根据地名学研究和语言学研究的密切关系,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首先分析了地名反映出的地形、水文及人们的居处差异,其次对三区地名命名法进行了比较,然后对地名中的特殊读音及用字加以说明,阐释了特殊地名反映出的历史文化景观,并对部分村名的语源进行了考证,最后简要分析了不同地区相互排斥的原因。

关键词:山阴地名;命名法;文化语言学

山阴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其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南北峰峦沟壑纵横,中部和中南部为开阔平川和下湿盐碱区。当地人习惯把县境分为山区和川区,川区又以桑干河为界,分河北片和河南片。三区所辖范围分别为:

山区:1玉井镇;2吴马营乡;3史家屯乡;4马营乡;5偏岭乡;6冻牛坡乡;7下喇叭乡;

河北片:1甘庄乡;2苑家辛庄乡;3北周庄镇;4合盛堡乡;5岱岳乡;6安荣;7泥河乡;

河南片:1薛圐圙乡;2山阴城镇;3马营庄乡;4后所乡;5张庄乡;6黑圪塔乡。

这种分区与按方言划出的三大区完全一致:北部山区,以玉井为代表,有[z]声母,没有卷舌声母;河(桑干河)北平川地区,以岱岳为代表,既有声母,又有[z]声母;河南地区,以后所为代表,有声母,没有[z]声母。此外,北部地区的儿化音很少,河北河南两区的儿化音较多。

本文试从三大区的村名出发,分析三大区各自的地理地貌、人们的居住方式、地名命名根据及由此反映出的地域差异,此外还讨论了部分地名的音形义、语源考证及得名之由。下文中将三大区简称为山区、河北片、河南片。

一、地名反映出的地形、水文及人们的居处差异

1.1北部山区共7个乡,境内有呈西南—东北走向的洪涛山脉,主峰为大贝山(1947米),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30座。时令河源子河由马家河入境,经西短川到郭家窑村南出境。境内河流长15公里,河床宽100米。本区82个自然村中以“沟”命名的有12个(村名后的序号为所在乡镇序号)玉沟、张家沟、青杨沟、王老沟1,宋家沟3,五家沟、张家沟、井沟4,芍药沟、魏家沟5,柳沟6,蓿麻沟7;

与水有关的地名有:水头、水泉1,马家河2,南河、水泉4,黑龙池6,上羊泉、下羊泉、织女泉7,共9个。

以“井”命名的有5个:玉井、千井1,上石井、下石井4,双井6;

此外,以“庄窝、岭”命名的各5个,以“庄、坡,洼,屯”命名的各3个,以“窑、山、坪、川”命名的各2个。

1.2河北片地区共辖7个乡,境内有流长30公里流域面积约900平方公里、河床宽200米的桑干河,和境内流长15公里、流域面积262平方公里、河床宽50米的木瓜河。

本区80个自然村中,以“庄”命名的17个,与“水”有关的地名9个,以“堡”命名的7个,以“窑”命名的6个,以“村”命名的4个,“铺”3个,“沟”3个,其余共26个。

1.3河南片地区辖6个乡镇,南部有山阴与代县之界山——翠微山脉,旧称“佛宿山”。

“复宿山”有1500米以上山峰5座,沿山由西往东有隘口5个。黄水河在境内流长32公里,流域面积约800平方公里,河床宽150米。近年来平水期清水已断流。

本区与水有关的地名共7个,较普通的通名有:“庄”26个,“铺”9个,“堡、窑、村”各4个,“峪、坊”各3个,“营、台”各2个,“所”1个。

1.4 可以看出,山阴县境内普遍使用的通名有“窑、村、庄”等,其中“庄”在河北片出现频率是最高的;在山区出现频率最高的通名则是“沟”。

“沟”纯粹是表自然地形的,北部洪涛山区峰峦起伏,沟壑纵横,人们修沟筑屋,因沟命名,这一通名正是当地人居住环境及地形的真实写照。河北地形多为开阔平川,河南多为下湿盐碱地,南部的翠微山在山阴境内所占面积不足洪涛山的1/7,由于地形平缓,因堡而形成的庄在地名数量中占绝对优势。“庄”在当地最早是为有钱人家看守田地的人繁衍形成的聚落。山区的通名“岭、洼、坡”也是表明地形的。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岭”也出现在川区,如沙岭、芦岭,但此岭非彼岭,表明地形的作用已弱化,更多强调的是“沙”、“芦(苇)”。“榆坪、大坪、东西短川”中的“坪、川”是用来指山区中的平川地带的。

北部山区人们往往选择低洼平坦之处居住。依地形“穴(掏)土窑”或者住石窑,较为简陋,因此村名中出现了川区所没有的“X庄窝”。处于川区的村民住的窑则讲究一些,原因之一是不可能依地形结屋。因此,直接以“窑”命名。比较而言,“窑”是一种客观的命名法。而“庄窑”则多少带着比喻色彩,反映了人们因陋就简的居住方式,也反映了当地居民一种与世无争,闭塞而又自足的人生态度。当地有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语:“金窝银窝,不如一个儿(自家)的土窝”,可以给我们一点启发。

水是生命的血脉,历来人们逐水而居,与水有关的地名在三大区中都不在少数。北部山区以“泉”命名的居多,河北片以“河”命名的居多,河南片则以“河、池”为主。但也有例外,如:山区吴马营乡的马家河因源子河命名,马营乡的南河则是“难喝”的谐音;河北片的“上/下神泉”靠近山区;河南片有八处流量在10升/秒以上的泉眼,由于分布于南山脚下,未进入村名。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尽管“井”在山阴人民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以“井”命名的村名只存在于山区,暗示着“井”在山区人心目中的地位,同时也表明山区泉水缩小、水位下降、水源不足的事实。“井”的出现当在“泉水”之后。

前面讲过,北部是土石山区,不仅打井需穿过层层岩石,名曰“石井”,即使在视野所及的开阔地带,这些石头也会形成种种景观,“东/西石人坡”“前/后石门”就是因此命名的。

川区有而山区没有的通名“堡”读作,最早是有钱人家作为防御设施的一种牢固土墙,因此许多“堡”均以姓氏命名。现在保存较完整的堡墙有泥河乡的河阳堡,是明代吏部左侍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王家屏坟墓所在地,守墓人居住其间。这里的堡墙高约1丈,截面为梯形,顶宽约1丈,规模雄伟。北周庄镇和岱岳镇也有堡墙遗迹。后来以“堡”命名的村子未必建有堡墙,“堡”渐渐也可指无围墙的聚落。

河南片的“峪”是反映地理环境的通名,指的是峪口,分布在南山脚下。

地名反映的全县自然特点用下面几句话可以概括:南北坡区之上是高山,东部丘陵之下有河滩,中间盆地一大片,西边全是开阔川,山地丘陵合五成,盆地平川占一半。

二、地名命名法比较

李如龙先生(1998)把汉语地名命名法分为三类:描述性地名、记叙性地名、寓托性地名。三类之下又各分三小类:描述性地名分表示地理位置的、描述自然景观的、说明自然资源的;记叙性地名分叙述文化景观的,记录人物或民族、姓氏的、记载史实和传说的;寓托性地名分观念地名、意愿地名、感情地名。

2.1 北部山区以描述性地名为主,其中表地理位置的有23个,描述自然景观的有35个,说明自然资源的有9个;记叙性地名有15个(另有9个与别的命名法相结合)。

2.2 河北片描述性地名中表地理位置的有22个,描述自然景观的有6个,说明自然资源的有5个;记叙性地名中记录人物族性的有30个,记载史实传说的有6个;寓托性地名有7个。

2.3河南片描述性地名中表地理位置的有34个,描述自然景观的有9个,说明自然资源的有10个;记叙性地名中叙述人文景观的有13个,记录人物族性的有27个,记载史实传说的有4个;寓托性地名有6个。试看表一:

从以上粗略统计可看出,山区地名命名法以描述性地名占绝对优势,其中又以描述自然景观的地名居多;河北片叙述性、描述性地名基本持平,其中又以记叙性地名中记录人物族性的地名最多;河南片描述性地名最多,其中表地理位置的地名最多。显然,从命名法看,山区、川区差别明显,河南片、河北片相形之下差别则小得多。

2.4 山区、川区命名法的一个显著差异是山区没有寓托性地名。按历史进程讲,各种命名法是先有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再有人文历史特征的记叙以及各种寓托性地名。现在看起来是寓托性的地名可能已几经变动。

“安岸庄”在明朝时坐落在一条时令河的南岸,叫“南岸庄”,后因洪水淹没重建,取吉利之意,谐音变为“安岸庄”。一个旁证是《山阴县志》大事记中记载着“明嘉靖28年(1549)遭受特大旱、涝灾,辛留村平地涌水见鱼”,辛留村距安岸庄很近,可见地理、人文的变迁。另外,合盛堡曾名“水上村”,因举行了盛大的“木瓜河吃水灌溉联欢会”得名。这个村与安岸庄相距也不远。

先进村由大/小东巷、顺城巷、菜市巷组成,1958年公社化时期,因工作先进而取名。

安荣,宋朝时始叫“安银子”,是“澶渊之盟”后宋向辽赠的“岁币”暂存之处。辽萧太后册子耶律隆绪在此筑堡驻守,故又叫“安营子”,明称作“下安银子”,清叫“安营”,民国时改为安荣,沿用至今;安良铺的“安良”则是由“安梁”谐音变来的。这跟山阴方言的音系特点有关,北京话的开口呼零声母字,在山阴话里,除了“啊、恩、哎”等几个表示感叹和应答的词外,都要加上[n]声母;山阴话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单字调,北京话的阴平和阳平,在山阴话里一律读做平声。因此,“安”和“南”在山阴话里读音完全一样。

河南片的安乐庄,唐时名“安安镇”,后人们取安居乐业的意思,改为安乐庄;快乐村,明朝时叫块儿,后谐音演变而来。“安居坊”则是沿明时建制得名。

由此可见,山区社会变动较小,相比之下川区则变动显著,发生过很多历史事件,给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带来很大冲击,寓托性地名或为官方地名,如安荣,或为人们自己改称,如快乐村,都是这种社会变动的结果。

山区川区命名法的共同点是描述性地名多,记叙性地名以记录人物族性的地名数量最多,这与长期的宗法社会里人们按姓氏聚居密不可分,这种聚居方式反映了人们重家族血统的社会心理。这些地名记录的是命名之初的地理人文特征,但自然环境在变迁,社会生活在变动,许多地名早已“名不副实”了。

“屯港”在历史上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由于地理变化,自然灾害侵袭,海水全然退去,形成高低不平的山坡,当地人居住于此,仍以屯港为名。这类地名是历史的化石,通过它们可分析考证出历史上一地的环境等。许多以姓氏命名的村庄其居民往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动,如北周庄周姓居民已寥寥无几,康庄也不是以康姓为主了,但像王家涧、解庄等,现在从村名仍可看出主要居民成分。

三、山阴地名中的特殊读音及用字

山阴地名用字读音有许多特殊现象。读音特殊指和单字音有差异的,用字主要指地名中的方言字及生僻字等。

3.1下面将读音特殊的地名分类列举,字音特殊的用黑体字表示,地名后的ABC表所在地区,A表山区,B表河北,C表河南。

3.1.1 声母读音特殊

安详寺B

3.1.2 韵母读音特殊

口前A

包家岭A

(除“X家窑”外,山阴地名中的“家”均可读作

沈庄窝A

(山阴地名中的“庄窝”均读)

芍药沟A

上神泉B

高山疃B

东鄯河B

岱岳B

3.1.3 声调读音特殊

上河西C

北祖A

玉井A

王老沟A

蓿麻沟A

泥河B

黄昏城B

山阴城C

云水庄C

3.1.4 声韵调中有两项以上读音特殊

织女泉A

安荣B

东察罕铺C

3.1.5 合音

王家涧 B

山阴地名中的“家窑”均可读作,

有时也可读作,如:夏家窑。

3.2关于用字,值得一提的主要是地名用字中的方言字,均与地形有关,如“天圪崂、梁头、黄草梁、黑圪塔、小圪塔、西安峪”等,“圪塔”实际上是“圪哒”的异体字;生僻字如薛圐圙,当地人一般写作薛圐圙;异写字除“圪塔”外,八步堰的“堰”当为“塬”的异写。

四、特殊地名反映出的历史文化景观、语源考证

4.1 北部山区有几个较为特殊的地名:吴儿城、马营、吴马营。

吴儿城得名之由是:三国时曹魏为防鲜卑族向南扩张,把对吴战争中的俘虏押到北边,强迫他们替魏筑城据守。此地即为其时所筑营城,故得名。

马营则由于辽宋时期契丹人在此扎营圈马而取名,后因村内夏姓居多故作夏家马营,现简称马营;吴马营亦是养马得名。

4.2河北片的永静城最早叫黄昏城,北魏孝文帝从平城(今大同)出发,率兵经过此地,天已黄昏,遂就地安营,后筑城纪念,明代叫永宁城,清朝以来一般叫永静城,民间仍多叫黄昏城。

河南片的山阴城建于元末,民国26年(1937年)前一直是山阴县治所在地,日军侵占山阴后,移县治于岱岳,旧城渐废为村。故驿村北则有忠州城遗址,该城元末为大水毁没。《读史方舆纪要》卷44载:“山阴故驿在县(山阴城)西南十五里,亦名忠州城”,“故驿”为“故邑”之讹读。这两个村名均为历史地名。

与军事有关的地名有:前/后射躲,元朝时,附近是驻军操练射箭的场所,设有许多靶垛,后形成村庄,取名前、后射垛,谐音演化为前、后射躲。

元营即元军屯兵之处;大营在北宋时是一片荒漠,宋辽作战时辽军驻此,称作“鞑营”,后渐叫“大营”;马营庄、新马营则因养马得名。

大、小柴棚原是养马存放草料的地方,盖了许多草棚子,后来人们定居于此,因而命名。

后所在明朝时才有,1373年,在雁门关外驻军屯田,分一卫五所,即前后左中右,后所因此得名。

4.3 河南片有一些与盐业有关的地名,北、西、南盐池无须细究,一望而知;白坊因村庄建在白茫茫的盐碱滩上而得名;黑圪塔则因早年此地盐坊甚多,遍布盐土圪塔,雨后一片褐色,故名。据《山阴县志》记载:民国8年——19年,本县每年大雨连绵10余日,在南山脚下形成东西长27公里,南北宽3公里下湿带。平川地区大部分土地盐碱化,众多百姓弃耕熬盐。1932年,本县还因盐业银号发行额太大而导致通货膨胀。

在山阴川区村名中,称“铺”的很多,如二铺、四铺、帐头铺等,设铺之初,还有头铺、三铺,头铺在黄花梁上,后由于常遭抢劫,移至附近的“棋道地”,三铺就在现在的新岱岳(又名辛兴铺)。以“铺”为名的村庄,多系元朝驿制下的小站,至今沿着棋道地、二铺、新岱岳、四铺,仍有许多烽火台,成为历史的见证。不过象吴家铺这样的地名则主要取义“买卖铺”,与驿传制度无关。

前面谈到过山阴村名中有“马营”系列地名,这既反映了古代驻军历史,也说明当地适于饲养马,“白草口、黄草梁”等地名表明命名之初当地的水草丰茂,正是合适的天然牧场。讲到畜牧业,我们便不能忽视山阴地名中和“羊”有关的,北部山区有上/下立羊泉,河北有大羊村、小羊村,河南有羊十二庄、羊圈头、羊圈铺等,这些地名记载着山阴畜牧业的发展。这一点《山西的羊文化》(潘家懿1993)里的一段话分析得很精辟,摘录如下:“晋北和晋西北紧邻蒙古草原,是养马牧羊的好地方,加之西周以后,山西一直是北方少数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的过渡地带,所以古代的北方少数民族都曾经长期居留山西并与当地汉人杂处,而这些游牧民族多以养羊养马为业,这就使得山西的畜牧业在古代一度成为最发达的地区。”这一分析对处于雁门关以北紧邻蒙古的山阴县十分恰当。

有趣的是,尽管山阴养牛业发达,但积淀在地名中与牛有关的只有一个“冻牛坡”,还是因地形而取的,与养牛业难以建立联系。当地坡长路陡,再健壮的牛也会变“钝”,又因气候较冷,谐音变为“冻”。这一地名只能表明当地有过“牛”这种动物。

此外,河南片的薛圐圙和东西察罕铺较为特殊。从语源考证,圐圙和察罕都是蒙古语,前者从蒙古语hure音译过来,原意是有围栏的草场,通行于华北诸地区。察罕铺命名之由则是:元朝至元九年为治理桑干河,曾在此建察罕都御府,后蒙人退走,汉人迁入,定村名为察罕铺,察罕的意思是蒙古汉属地。

五、不同地区的相互排斥及原因浅析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虽然山阴人将全县划为三大区,三区间在方言上也有或多或少的差异,但相比之下,河北片、河南片无论从地名反映出的地理环境,居住方式还是地名命名法,特殊地名反映出的历史文化景观来看,差异都很小。这两区共同构成的川区则与山区有较显著的差异,两区日均温度差5度,相差一个节令。山区粮食作物以莜麦(燕麦)、豌豆、胡麻、马铃薯为主,川区则多产谷子、糜黍、玉米、豆类等。这自然影响到人们的饮食结构、饮食习惯乃至生活方式,影响到山区川区人相互间的态度取向。如山区人将川区人戏称为“川板”,川区人则称山区人为“山汉”,他们还编出诸如“山汉吃糕,小死一遭”,“山汉吃豆,咬了指头儿”及针锋相对的“川板吃莜面,屙下一牛圈”,“川猴吃莜面,(不管怎么说)也不赖”来相互取笑。这类现象在河北片、河南片之间则不存在。

山区、川区间的相互排斥除与自然环境、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同密不可分外,与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也不无关系。河南归属山阴较早,加之相互间语言、生活差异很小,彼此很容易接纳对方。而山区情况有所不同,偏岭、马营1956年才由怀仁划入山阴,史加屯、玉井、吴马营在五十年代前则是由右玉管辖。这一情况加上山区川区的诸种不同,使得一个时期内山区作家长的甚至不愿将女儿嫁到川区,大有“老死不相往来”之意。不过,随着交通、通讯手段的发展,人们的交往增多,不仅这种现象不再存在,越来越多的山区人也愿意搬到县城或条件比家乡好的川区村庄生活。年轻人中升学、入伍、外出打工的也不在少数,山区、川区昔日的壁垒森严、泾渭分明悄然发生着变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是必然的。

来源:《北京教育学报》2005年 第4期

作者:郭利霞 侯瑞芬

选稿:耿曈

编辑:刘言

校对:耿曈

审定:陈汶灵

责编:吴雪菲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众号

相关资讯

山阴地名的文化语言学分析

江西地名研究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关注摘要:山阴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当地人习惯把县境分为山区和川区,川区又以桑干河为界,分河北片和河南片。本文从这种分区出发,根据地名学研究和语言学研究的密切关系,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首先分析了地名反映

山阴地名文化语言学分析

山阴地名的文化语言学分析文/郭利霞、侯瑞芬摘要:山阴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当地人习惯把县境分为山区和川区,川区又以桑干河为界,分河北片和河南片。本文从这种分区出发,根据地名学研究和语言学研究的密切关系,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首先分析了地名反映

朔州山阴地名由来——复宿山之阴

河 阴——桑干河之阴古人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因为河阴县的治所在桑干河的南边,所以得名。战国为赵地,秦属雁门郡,隋置善阳县、神武县。唐为马邑县地,辽置河阴县。金大定七年始称山阴,此后虽一度改为忠州并入金城县,但为时较短,后有复置山阴

地名文化展播②九户镇、青阳镇地名来历

滨州的色彩让人陶醉、滨州的味道让人回味、滨州的温度让人舒适……山东古镇之九户镇地处邹平市西北部,东与孙镇接壤,南与明集镇毗连,西与魏桥镇相连,北与西北隔小清河分别同台子镇、淄博市高青县黑里寨镇相望。镇名以“九户村”而得,实为“九扈”至讹记。

山阴县:打造“灵秀古城”建设“新韵山阴”

2021年是“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开局之年。山阴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围绕市委“123321”工作思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推动“率先蹚新路、转

朔州:山阴县又获“书香山阴,灵秀古城”殊荣

近年来,朔州市山阴县执著追求书香山阴的打造工作,已经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绩。书香山阴的味道越来越浓厚了,文化山阴的基础也越来越坚实了。 2020年11月11日上午,山西老年书画家协会授予:朔州市山阴县“书香山阴,灵秀古城

【山西】雁北通衢煤乳山阴翠微古刹瑞云寺舌尖上的山阴

【1】雁北通衢 煤乳山阴【2】翠微古刹——山阴瑞云寺【3】舌尖上的山阴▲山阴县行政区划图雁北通衢 煤乳山阴山阴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朔州市东北隅,介于北纬39°11′-39°47′、东经112°25′-113°04′之间。东邻应县,南毗代县,

荒腔走板老地名——临海地名趣谈

在吾乡临海,人们在用方言交流时,经常会出现荒腔走板、走音跑调的现象。尤其在缺乏文化的旧时代,更是如此。比如,“隔岸”被说成了“解岸”,“浮桥”被说成了“胡桥”,“扶梯”被说成了“胡梯”,“茅坑”被说成了“盲坑”,“绿客”被说成了“绿壳”。久

鹦鹉洲、钟家村、十里铺、五里墩……汉阳这些地名是怎么来的,首部《汉阳区地名志》统统告诉你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15日讯(记者万凌 通讯员黄璜 曹蕾蕾)鹦鹉洲、钟家村、十里铺、五里墩……这些耳熟能详的汉阳地名由来,都有了权威解释。15日,汉阳区首部大型地名志书《汉阳区地名志》在江欣苑社区举行首发暨阅鉴仪式。《汉阳区地名志》。

【孝感地名故事】涨知识!安陆有座吉阳山,你知道这个地名背后的故事吗?

地名是一座城市不可磨灭的印记承载着悠悠历史安放着乡思乡愁每个地名的背后都有着精彩有趣耐人寻味的故事~在安陆市的东北部有一座山叫做吉阳山该山地理位置独特,环境优美,有很高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地位。你知道这个名字是怎么发展而来的吗?吉阳山

汉川各乡镇地名浅谈,湖北省汉川市各乡镇地名,客从何处来

唐僧化缘之时常说,“贫僧法号玄奘,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求取真经。”一句话,说清了是谁、从哪来、到哪去三个问题。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汉川人,你能准确回答出这三个问题吗? 汉川市是孝感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总面积为1663平方公里,总人口人口1

古地名演变:河南濮阳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

濮阳,古称帝丘,河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河南东北部,黄河下游地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颛顼遗都”、“帝舜故里”之称,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中华帝都”。本文将探讨历史时期濮阳的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春秋卫国春秋时期,濮阳属卫国,一度为卫国都城,

古地名演变:河南周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

周口市,古称龙都、陈州,河南省辖地级市,是伏羲故都,老子故里,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的美誉,被中华全国伏羲文化研究会誉为“中华文化发祥的重地”。本文将探讨历史时期周口的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春秋陈国春秋时期,周口属陈国,地处郑国与楚国边缘,

关于六安市的地名拼音,民政部区划地名司给出了权威说法

澎湃新闻记者 王俊针对近日引发争议的地名安徽省六安市的读音问题,民政部区划地名司给出了权威说法。5月15日,有网友在民政部门户网站留言咨询安徽省六安市的“六”字发音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5》里六安市的拼音注释为‘Lu

古地名演变:河北秦皇岛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

秦皇岛,简称“秦”,别称港城、临榆,是河北省辖地级市,地处中国华北地区、河北东北部、南临渤海,因秦始皇东巡至此派人入海求仙而得名,是中国唯一一个因皇帝帝号而得名的城市,本文将探讨历史时期秦皇岛的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春秋燕国春秋时期,秦皇岛位

友情链接

网址导航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厦门交友聚会网文淇影迷网门窗品牌网马耳他旅游网茶道文化网宁德新闻资讯网今日淄博陨石资讯网曲靖新闻头条网体育资讯网武汉新闻头条网华为电脑评测网奈雪的茶会员日郴州新闻头条网内蒙古旅游网
今日朔州网-朔州位于中国山西省北部,桑干河上游,西北毗邻内蒙古自治区,南扼雁门关隘,朔州市是全国避暑胜地和京津地区避暑休闲的后花园,全市拥有各类规模的旅游景区景点80处,历史上先后涌现出西汉著名女诗人班婕妤、三国名将张辽、唐朝开国元勋尉迟恭、明朝首辅王家屏等一批杰出人物。
今日朔州 33599.cn ©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