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7 14:47:22 | 浏览:329
吕建全2018年是山阴县各项事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思路要求,紧扣市委“生态立市、稳煤促新”发展战略部署和加快构建“2+7+N”现代产业体系布局要求,创新实施“2361”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锐意进取,全力以赴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县上下呈现出政治安定团结、经济平稳向好、改革深入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年来,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9.69亿元,同比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6亿元,同比增长22.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5.46亿元,同比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3.36亿元,同比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34592元,同比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6561元,同比增长8.4%。
全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不断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步伐,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增长新引擎。“稳煤”效果集中显现,按照“减、优、绿”要求,推进玉皇山煤业与南泉湾煤业减量置换和减量重组,全县13座生产煤矿全部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先进产能要求;电力产业快速发展,打通了全县电力外输通道。煤电行业为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撑,全年煤炭产量2067.7万吨,同比增长29.6%;洗煤产量2141.7万吨,同比增长3.7%;发电量39.5亿度,同比增长28%。全县以“转型项目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拉动投资,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大力引进新兴产业和转型项目,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38个,总投资114亿元,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全县不断发展壮大非煤产业,大力发展以风电、光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晋能2万千瓦光伏扶贫、山西风光文博2.4万千瓦分散式风电项目等竣工和开工,项目全部竣工后,新增发电能力25.4万千瓦,全县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89.4万千瓦。一批新材料产业逐步兴起,超牌一期、玉竹绝热保温硅酸钙板项目竣工投产。在优化农业结构方面,以全省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建设为抓手,发展壮大谷子、莜麦、高粱、荞麦等优质杂粮,总面积达到25万亩,其中渗水地膜旱地谷子6万亩,荣获“山西富硒谷子强县”称号,申报“中国富硒小米之乡”品牌获得省粮食协会批准;一批著名商标惠牧源“塞外火山土”富硒有机小米荣获中国公信网“中国好小米”称号,惠民合作社“农食美”获得中国中轻质保中心“中国著名品牌”殊荣。粮改饲试点工作有序推进,以全株青贮玉米、苜蓿、燕麦草、甜高粱等为主的优质饲草种植面积达到15.5万亩,粮经饲比例调整为64:10:26,同步改善了奶牛饲喂结构;粮食产量达到5.9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现代服务业更是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专业店、连锁便民店、大中型商业综合体等新的商业组织,线上餐饮消费、美容美发、洗浴、家政服务等生活服务网商达到1301家,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兴业态达到41家;电商行政村服务站达到8个,网上产品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全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政务服务中心投入运营,便民服务,全年办理行政许可2500余件、行政确认2000余件、便民服务4.6万件。“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完善,受理、审核、审批、办结四个环节网上办理进入试运行,审批事项、证明事项逐步减少,进一步提升优化公共服务效能和发展环境。“放管服效”改革扎实推进,落实并联审批、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等改革,承接省、市政府行政职权事项15项;创新政府、银行、企业合作机制,促进中小企业、双创基地健康发展。电力改革迈出坚实步伐,石星化工、晋能集团等8家企业实施了大用户直供电。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不断迸发。创新活力逐步提升,2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评审。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府东街跨线立交桥、世纪大道、王涧路等工程开工建设;虎山线铁立交桥通车运行,完成骏马路改造和21条小街小巷硬化,完成自来水输水线后所段复线改造并投入使用,改造更新主要街道路灯1000余盏等。完成永皓电厂设备更新改造和扩容,彻底关闭第二供热站区域供热锅炉并与热电联供主管网对接,新建供热主管网4条8公里、二次管网8条3.7公里,热电联产供集中供热扩容101万平方米。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85万亩,完成9个乡镇55个村节水灌溉工程,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58万亩。美丽乡村建设连线成片,“三点三圈三线”规划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脱贫质量进一步巩固提升,完成1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完成10个行政村撤并,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暨“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现场观摩会在山阴召开。
全县坚决打赢“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大气污染防治得到加强,取缔散乱污企业75家,对全县27家重点行业企业燃煤锅炉进行了排放限值改造;完成集中供热改造户38户、“煤改气”4078户,采煤沉陷区搬迁签订协议2058户,全年重污染天气降低到12天。桑干河“清河行动”强力推进,实施河道疏浚、清淤、固堤、沿河公路建设、岸线绿化等工程,完成投资1.8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至桑干河排水通道1624米,完成污水处理厂改扩建,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000吨/日,桑干河出口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土壤污染防治逐步强化,煤矿、洗选煤厂、矸石处理场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化肥使用量降低到39254.7吨,较去年下降2%;农药使用量降低到89.5吨,较去年下降1.6%。持续开展造林绿化,完成整体造林2.5万亩,栽植各类树木250万株;启动实施西山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当年完成投资1.7亿元。
脱贫攻坚持续发力,顺利实现“摘帽”目标;完成了“四好农村路”建设20公里,安全饮水工程村12个,农网升级改造村34个,通宽带网络村32个,农村危房改造43户等。
全县教育事业取得新进步,高考达线人数创新高;全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新建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综合门诊楼投入运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基本完成,医疗集团信息化建设正在进行。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全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加强,五项社会保险扩面工作超额完成,新建成25所农村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县中心敬老院项目开工建设。全县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各项专项斗争和其他工作有序推进,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扬帆踏浪风正劲,魅力山阴气象新。2019年,山阴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市委“生态立市、稳煤促新”发展部署,组织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重整行装,严抓落实,狠抓作风,真抓实干,扭住转型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创优营商环境、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及脱贫攻坚四个重点,着力突破城建、教育两大短板,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不断开创新局面、谱写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建市30周年。
“我们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楼阳生书记的讲话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找准贯彻落实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努力把讲话要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争当全市高质
映象网讯(记者 杨增强 通讯员 王会锋)“围绕市委提出的‘五个准确把握’要求,以及‘八区联动’重点任务,结合源汇区实际,初步确立了‘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和总体发展思路。概况起来,就是‘一跃三高三提五突破’的主要目标,‘一中心一基地一融合’的
来源: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召陵区将按照市委部署,围绕‘三区三基地一家园’建设,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以项目带产业,以产业带基地,建设召陵人民的幸福美好家园。”10月18日,召陵区委书记李湛谈到如何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时表示。他指出,下一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板块间的相互切磋。每座城市各个板块的均衡发展,也使城市的综合面貌匀称而饱满。位于焦作之东的马村区正如中心城区的展翅一翼,应势乘风起,项目串珠成链。沿人民路一路东行,在人民路与文昌路交会处,就是马村区焦东融合创新城和焦东生态
项目提速提质为高质量发展续航加油大通区全力攻坚重点项目,截至10月份,年度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2亿元,其中新落地重大项目7个、总投资7.8亿元——项目提速提质,为高质量发展续航加油占地59亩,概算总投资1.5亿元的大通工业新区标准化厂
2060年中国将实现"碳中和",基本上替代火力发电、燃油汽车,并且基本完成建筑零排放。六安市裕安区坚持绿色发展,秉承"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发展绿色能源产业。12月1日,夏尔特拉(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到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考察洽
唐山市路南区惠民道街道自开展文明城创建以来,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指示,对照创建文明城测评体系,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攻坚克难,实现了环境硬件和服务软件的双重提升,使辖区居民生活产生了大变化。拆违建园干起来,生活环境更舒心。创建干净、整洁、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