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阴县地处山西省北部,总面积1651平方公里,南北长66.7公里,东西宽36.5公里,耕地面积86万亩。全县辖3镇10乡及东、西城区,256个行政村,23.1万人口,其中乡村人口13.3万口人。山阴因位于四大名山之一恒山余支翠微山(山阴人称...
山阴县地处山西省北部,总面积1651平方公里,南北长66.7公里,东西宽36.5公里,耕地面积86万亩。全县辖3镇10乡及东、西城区,256个行政村,23.1万人口,其中乡村人口13.3万口人。
山阴因位于四大名山之一恒山余支翠微山(山阴人称佛宿山,相传文殊菩萨曾宿于此,故名佛宿山)的阴坡而得名。据考证,6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系仰韶文化分布区。山阴地处大同盆地南部,东南边缘是恒山支脉翠微山,西北部是洪涛山,中间形成北东——西南向槽型盆地,地形为东北向西南倾斜,整个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春秋属狄域。
战国为赵地。
秦属雁门郡。
隋置善阳县、神武县。
唐为马邑县地。
辽置河阴县。
金大定七年始称山阴,此后虽一度改为忠州并入金城县,但为时较短,后有复置山阴县。宋、辽时的“金沙滩大战”就发生在山阴县境内。
明朝为县制,属应州辖,县城故址,在桑干河南,即今山阴城。
1946年6月24日解放,先后从右玉、朔县、怀仁、应县划归90个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