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7 14:35:55 | 浏览:352
每年有十余万人到右玉进行红色教育,感悟历久弥新的右玉精神。
从新中国建立开始,山西右玉县人民70余年持续植树造林,在沙梁上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累计种下约1.4亿棵树,森林覆盖率从0.3%到56%,以惊人的毅力使近2000平方公里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绿色海洋。
“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
“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
“右玉精神”究竟有怎样的魅力?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由山西省委宣传部精心指导,山西演艺集团、山西省话剧院将原创话剧《右玉》搬上舞台。该剧艺术地将右玉人民70余年翻天覆地的不懈奋斗,浓缩在两个多小时的方寸舞台,让观众沉浸其中,领略到奋斗者群像的震撼力,发掘到精神细节的价值力,体会到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百折不挠、英勇顽强的意志力,弘扬了融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右玉精神,犹如一部鲜活而厚重的党史教案,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原创话剧《右玉》入选了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共同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7月25日,山西卫视播出该剧,收获了观众良好口碑和热烈反响。随后该剧还将在全省巡演。
一部“功成不必在我”的奋斗传奇
初识右玉的人可能会问:右玉人为什么要拼上命种树?曾经风沙吃人的不毛之地右玉为什么还能种活树?右玉为什么能从被外国专家断言“不适宜人类居住”,变成了山青水秀、景色宜人的美好家园,变成了“联合国最佳宜居生态县”?
这三个疑问,让人不由得想到另外三个“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右玉三问”相对微观,后三个“为什么”则非常宏大,而答案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
右玉植树是从1949年10月开始的。时任右玉县委书记张荣怀在一次县委工作会议上响亮地提出:“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栽树;要想家家福,每人一棵树。”从那时起直到今天,右玉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干部群众拉开绿化右玉大地的序幕。换领导不换蓝图,换班子不减干劲,一张蓝图,一个目标,一任接一任的右玉县委书记带领干部群众持续不断植树造林。 经过70余年的接续奋斗,右玉的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3%提升到56%。这组数据蕴含了几代右玉人的汗水,也见证了他们创造荒漠变绿洲的奇迹。
原创话剧《右玉》正是从微观、宏观两个层面回答了这些问题。
右玉县委团结带领右玉人民艰苦奋斗的70余年,正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几个重要的历史阶段: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原创话剧《右玉》以老书记唐汉元70余年后再回黄沙洼的视角,讲述了当年右玉县委团结带领黄沙洼群众,以顽强的生命与吃人的风沙展开斗争的感人故事。全剧主题突出,内涵丰富,意义重大,紧扣时代脉搏,我们在创作、演出中将不断打磨提炼,为人民而作,为人民而演,力求打造成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舞台艺术精品。”山西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贺建平说。
“原创话剧《右玉》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因为有了这种精神的支撑,我们构建起一种新的叙事结构,在舞台上去表现人物内心更深厚的情感,从生活的角度切入,讲述几代植树人的生命历程,表现右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顽强的生命力,我觉得这种坚韧的生命力和直抵观众心灵的感染力,充盈在戏里,成为该剧最核心的精神内涵。”
著名戏剧导演、导演学博士,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原创话剧《右玉》导演王晓鹰这样阐述他的导演思想。
一幅鲜活生动的“奋斗者群像”
大幕拉开,呈于舞台上的是20世纪50年代山西右玉的风貌,风沙肆虐、黄风蔽日,贫瘠的土地上没有一丝绿意,这个地处晋蒙交界毛乌素沙漠边缘,只有11万人的小县城被风沙逼迫到举县搬迁的危急关头:天大旱,三个月没有下雨,刮了九天九夜的大黄风,把他们辛辛苦苦种下的六万亩树苗,糟蹋的就剩下百十来棵了,黄沙洼的党支部书记柱子带领群众在找水途中被风沙埋了,牺牲了……
在这个过程中,党员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一同谋划、一同商量、一同劳动、一同流泪……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理念,谱写了党史的光辉一页。
“原创话剧《右玉》展现了一幅鲜活生动的“奋斗者群像”,这一场历经几代人,跨越70余年的持久奋斗,形成充溢全剧的蓬勃精神力量,鼓舞人心,感召观众。特别是已然化作精神意向的老年唐汉元,跨越时空穿越到现在,实现历史与现实的链接,这种跨越时空的同框,不少观众被感动的热泪盈眶。”山西省话剧院院长张凯说。
原创话剧《右玉》的舞台上,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冲锋在前的党员领导干部,紧随其后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剧中,右玉县委书记唐汉元、县长黎润杉、黄沙洼党支部书记柱子、放弃省城的工作,成为右玉第一代林业技术员的林致远,无怨无悔跟随唐汉元来到右玉的唐汉元妻子顾玉梅,师范毕业就随父母来到右玉,成为黄沙洼小学第一代教师,从此一生都没有离开右玉的唐莉……
“原创话剧《右玉》首先是一个有意义的题材,但越是有意义的题材越要讲成一个有意思的故事,这就需要在剧作中深入挖掘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命运的跌宕与坎坷。这里交织着两条线,一条线是县委书记唐汉元团结带领全县老百姓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种树,以顽强的意志改变右玉恶劣的自然环境;另一条线是家庭矛盾,右玉是一个留不住人的地方,第一个留不住的人就是县委书记唐汉元自己的女儿唐莉。这样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好看又有意思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最终表现出来的是包括唐莉在内的所有人的牺牲和奉献,这种牺牲和奉献换来了右玉改天换地的变化,这种浸透着热血、泪水、青春、理想以及悲欢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和情怀,就是这部剧全部意义所在。”国家一级编剧、原创话剧《右玉》编剧马连伦这样阐述他的编剧思想。
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巨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右玉人把一个不适宜人类生存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山青水秀,景色宜人的美好家园。看完全剧,答案十分清晰——中国共产党人来自人民,愿意倾听人民的渴望,并带领人民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责编:刘洋、温文)
今年以来,中共梅州市梅江区委党史研究室(梅州市梅江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和上级部门有关要求,建设了党史地方志文献资料室,为进一步充实资料室文献资料,更好地发挥“存史、咨政、育人”功能,提升党史和地方志征研工作水平,根
2019-02-25 17:00【编者按】习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八婺大地上,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新。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共淮北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倾力制作《庆祝百年·我来讲党史》音频,讲述淮北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汲取智慧力量。前言濉溪市成立后,随着生产建设的不断发展,1963年7月,
安青网讯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团淮北市烈山区委迅速动员部署,围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精心谋划、精准发力,注重学习教育的“学、思、悟、行”四个阶段,力求党史学得深、悟得透、用得好,在共青团和青少年中掀起学习党史热潮。聚焦“怎么学”
图为“小红帽”义务宣讲员为社区居民宣讲。樊加伟摄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翟一杉 通讯员樊加伟)组织“红色景点”参观、举办“全面读史”活动、开展“小红帽”义务宣讲……连日来,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积极创新形式,动员广大党员主动参与到党史学习教育
山西省话剧院创作演出的话剧《右玉》(编剧马连伦、马晓倩,总导演王晓鹰)是一部在主题性创作以及现实题材的开掘上有自己清晰的立意标识与艺术个性的作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党全国大力学习和弘扬。该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5月25日,记者从右玉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获悉,右玉县2022年“十件民生实事”出炉,让全县广大群众对美丽幸福新右玉有了更高的期待。近年来,右玉县始终把改善民生和凝聚人心作为工作出发
人民日报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抓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
70多年植树造林,从不毛之地到塞上绿洲,扩大绿色的上半篇文章右玉已基本完成;从塞上绿洲再到绿色生态产业,下半篇文章右玉正在发力。近年来,右玉以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建设为抓手,全面构建以生态文化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助推“绿水青山
大同市新荣区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庆祝建党101周年华诞,喜迎党的二十大的热烈氛围中,6月30日上午,新荣区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新荣区人民检察院隆重举行。大同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郑黎明,新荣区委书记刘中文共同为新荣区党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