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7 14:28:14 | 浏览:1656
来源:经济日报
右玉干部学院是山西省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的实践基地,右玉精神展览馆正坐落于学院内。近日,记者来到右玉精神展览馆,再一次感悟“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2019年,展览馆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为弘扬右玉精神的重要标杆。”右玉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右玉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悦告诉记者,“右玉精神一定会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代代相传。”
如今的右玉美如画。 (资料图片)
70年种下1.3亿多棵树
走进右玉精神展览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大型浮雕。浮雕主体镌刻的是一群拿着锄头、铁锹、水桶、树苗的男女老少。他们目光坚定,昂首向前。这群人中有党员干部,有普通百姓,但实难分辨。而这恰恰很好地反映了右玉70余年在绿化实践中党员干部的真实表现:饿了吃点土豆,渴了喝口冰凌水,干部和群众吃一样的穿一样的干一样的……且远不止于此。右玉的故事装满了箩筐,个个听起来就让人心生敬意。
“新鞋套旧鞋”与“天公播草”。马禄元是右玉第四任县委书记,大战黄沙洼的带头人。由于既要在黄沙洼刨坑、植树,又要辗转多地联系技术员、联系树苗,他的鞋底磨透了,于是他把过年的新鞋拿出来套在旧鞋上穿,以增加鞋的耐磨性。
“1958年,为了加快右玉的林草面积,马禄元去甘肃天水学习,并带回草木栖在右玉试种。雁北行署和空军部队联系,安排飞机进行飞播牧草。由于飞机飞播安全系数不高,马禄元便自告奋勇登上飞机,为右玉播种牧草。”右玉县政协原主席王德功告诉记者,“后来马禄元谈及此事,打趣地说:古有神话,天女散花,我给他搞了一次天公播草。只要右玉人能尽快富裕,咱担点风险怕什么。”
“变形的手”。伊小秃,右卫镇北辛窑村原党支部书记。因长期用镐头刨土导致每个手指的关节都严重突出,掌心里有一块厚茧,坚硬无比。
“生命的代价”。张一,生前曾是右玉县杨千河乡党委副书记。2005年4月的一天,他去代县苗圃调运树苗,因不放心树苗的安全,在下车查看时被一辆迎面驶来的卡车撞倒,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正是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才调动起广大群众的植树积极性。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右玉广大干部群众植树达1.3亿多棵。这1.3亿多棵树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背后承载着团结的伟力。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风起黄沙飞,雨落洪成灾”。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注定右玉的绿化之路不会平坦。但右玉干部群众没有被吓倒,硬是靠着“一把铁锹两只手、干罢春夏干冬秋”的韧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气候寒冷,春季土地解冻晚,就在秋季一个坑一个坑提前挖好;土地贫瘠,树木成活率低,就死了再种,反复多次;山上缺水,就用马车人力驮、挑、拉水上山;没钱买树苗,就裁剪杨树枝栽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就自我摸索。毛永宽,当时右玉县最年轻的大队支书,通过自学变成了“土专家”。他自行设计的水利工程,极大地缓解了威远村土地的旱情。而著名的“三战黄沙洼”,更是以最终的胜利打破了“沙梁上植树无法成活”的断言,极大地鼓舞了右玉人植树治沙的信心。但他的生命却因过度劳累定格在了28岁。在他的葬礼上,他的妻子亲手为他糊了一把“纸锹”,放进棺材里。她说:“永宽活着的时候,天天都和铁锹在一起,铁锹陪伴他的时间比我陪他的时间长,永宽已经离不开它了,就让我为他折一把锹吧,这锹就是他的念想啊……”
“不怕,我们不怕!”“干!继续干!”参观右玉精神展览馆,耳边不时回荡着这些呐喊声。
马禄元书记曾说:“我们要记住,植树治沙是一场持久战,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树立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坚持奋斗30年、50年!现在我们要做的是,脚踏实地,一棵一棵地去植树,一道梁一道梁地去绿化。”展览馆讲解员李洁跟记者说,正是依靠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顽强的抗争与努力,右玉才会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可能变成可敬。
铁锹、平车诉说艰辛下的坚毅。辛 泰摄
筑起心灵坚守的屏障
驻足展览馆陈列的第十一任县委书记常禄的肖像前,李洁给记者讲了有关他的故事:“常禄书记在右玉工作了8年。8年间,他参加过15次植树造林全民大会战,没缺过一天勤,而且每到植树季节就坚持带着一家6口人上山种树。由于积劳成疾,年仅59岁便与世长辞。临终前,他没有立遗嘱,没有安排子女的事,而是把右玉几位干部叫到病床前叮嘱他们,‘树是右玉的命根子,要保护好’。”
故事感人至深,也让人更能理解常禄书记提出的“飞鸽牌的干部要做永久牌的事”这句名言的内涵。
实际上,不仅右玉干部执着于植树事业,他们的家人也给予了最大限度的理解和支持。王德功指着展板给记者讲了这样几个故事:
右玉第五任县委书记庞汉杰的夫人孙淑凯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回家探亲,临走时哥嫂给她准备了红枣核桃,让她带回去给孩子们吃。但她不要,她坚持要带些松子回去。对此,哥嫂很是不解。她说道:右玉的荒地太多了,如果松树能成活,那就太好了,让右玉遍地长满松树多美呀!哥嫂明白了她的心思,如愿让她带走一些松子。回到右玉,孙淑凯就迫不及待地让人试种。真可谓“松子情怀,质朴家风”!
走出右玉精神展览馆,不禁让人感慨:一座城、一群人、一片绿,不仅筑起了防风固沙的屏障,更筑起了心灵坚守的屏障。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我们要牢记嘱托,大力学习和弘扬“右玉精神”,在转型发展蹚新路的征程上砥砺奋进,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右玉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生动实践,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 婧)
右玉精神展览馆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右玉人民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右玉精神。 (资料图片)曾经的不毛之地,如今是塞上绿洲。在右玉,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灿烂的人文精神汇集,赋予了这座塞北小城厚重、美丽、鲜活的独特魅力。在右玉精神展览馆,一幅幅图片、一
中国网 山西 综合编辑 时值初秋,凉风送爽。走进塞上绿洲右玉,放眼望去,仿佛徜徉在绿色的海洋之中。以“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右玉精神,已成为了全省乃至全国学习的榜样。“右玉县围绕绿色做文章,精心打造生态产业链条,着
【开栏语】70多年不间断,历任右玉县委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种树1.3亿棵,林木绿化率从不足0.3%提高到56%,把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这片黄土高原生态奇迹的背后,是在不懈奋斗中孕育而出的宝贵的右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对“右玉精神”
引子2017年7月11日至13日,因工作关系,我随领导到朔州出差,在完成市区的工作任务后,领导说还要到中央党校右玉干部学院,商洽举办全省培训班的事情,把培训选在右玉干部学院,目的是想让同志们在学习业务知识的同时,思想上也接受一场洗礼,补补理
山西右玉“冰雪之旅”暨2022山西右玉冰雪嘉年华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曹军 摄中新网朔州12月21日电 (杨杰英 辛泰)21日,以“畅游四季之旅·共享北京冬奥”为主题的右玉“冰雪之旅”暨2022山西右玉冰雪嘉年华系列活动正式启动。此次活动将冰
畅游四季之旅,共享北京冬奥。在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之际,右玉“冰雪之旅”暨2022山西右玉冰雪嘉年华系列活动也将于12月21日盛大启幕。美丽的右玉期待着与各方游客相约一场美丽的“冰雪之旅”,共同为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喝彩加油。山西右玉县有着“
一个神奇的地方,整个县都是景区,春像江南,夏似新疆,秋冬又美如坝上!她,是山西唯一用县命名的国家级景区,放眼望其,皆是美景!她,四周环山属黄土丘陵却水草丰茂、富饶美丽、冬夏分明、晨夕各异。她,人口不过10万,却用60年将荒芜之地变成了塞上江
右玉,右玉七年前,去和林格尔,途经右玉,在杀虎口有过短暂停留。回程,沿着一条湿漉漉的小径,进了苍头河湿地公园。那天,天蓝得清亮,地湿得沁凉,树绿得滴翠。一直想再见苍头河绿地。绿玉右玉是毛乌素沙漠旁边的一块绿玉。但这“绿”,不是沙漠给的,沙漠
初夏的右玉,绿浪翻滚,山花烂漫,朝气蓬勃的生机在这片大地上恣意流泄——杀虎口文化旅游项目、玉龙马文化生态观光牧场、右卫特色小城镇、长城旅游路……按照全省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的战略部署和全市“举右玉龙头、走生态之路、打长城品牌
右玉已是一面旗帜,在荒漠的土地上织了绿,改变了生存的环境,改变了自己的命。在没有柏油马路,没有胶轱辘汽车的时代,到一回省城太原,估计毛驴车马得辛苦一周。山西省土豆形地图的左上方顶头,靠着内蒙古的和林格尔县,凉城县,镇守省西北角的就是右玉县。
黄河新闻网讯(记者张文娟)12月21日,以“畅游四季之旅•共享北京冬奥”为主题的山西右玉“冰雪之旅”暨2022山西右玉冰雪嘉年华系列活动在山西省右玉县正式启动。此次活动将冰雪资源、文化旅游和体育赛事三者有机结合,旨在充分挖掘右玉丰富而独特的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中国共产党朔州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会场。李小龙摄“过去的五年,是朔州发展历程中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五年,是我们在机遇挑战面前主动作为、精进不怠的五年。”9月27日上午,中国共产党朔州市第七次代表大会在朔州开幕。姜四清代表中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在上了些年岁的右玉人记忆里,狂风肆虐、黄沙漫卷,是常事。地处晋蒙交界、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山西省右玉县,是一个只有11万人的小县城。70多年前,这里“十山九秃头”,林木绿化率不到0.3%
【探寻精神源头彰显时代价值·第三十三期主题:右玉精神】【光明日报社主办上海市委宣传部、浙江省委宣传部协办】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杨珏 任欢塞上右玉,古长城蜿蜒逶迤,杀虎口雄关矗立。解放初期,这里风沙成患,地瘠人贫,“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十
作者:高建生(山西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山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右玉精神”发源于山西省西北部的右玉县,它毗连毛乌素沙漠边缘,是山西、内蒙古交界的风口地带。新中国成立时,全县林木覆盖率仅有0.3%。当时被一些专家